“走遍中国”山西站:艺术对话碰撞出创作火花

彭雪杏  钱晓鸣

7月27日至8月7日,“走遍中国-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山西站活动在“行动”组委会执行主任张江舟的带领下有序开展。著名画家杨晓阳、郭全忠、蔡超、刘健、张江舟、陈鹏、李晓军等多位艺术家参加了山西站的采风写生。在自然雄奇与柔美和谐之美的黄河乾坤湾,艺术家们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放开自我,融入自然怀抱;来到碛口古镇感怀古往今来的商贸繁荣;身临黄土高原腹地的李家山古村落,艺术家们深切领略到顽强拼搏的黄河人精神;深入鑫飞下山峁煤矿采风,与一身煤粉出井矿工亲切交流。连续多天的基地人物写生,与村民朝夕相处,以神写形,更让他们感慨万千:黄土高坡变了,但有些东西始终未变,黄土高原黄河之滨的人们依旧保留着忠厚、勤劳、朴实的特性,与这片土地和谐共生。在多次夜谈及座谈会中,山西站艺术家们发言精彩纷呈。

图片1

写生团在河曲黄河西口古渡采风 钱晓鸣摄影

图片2

写生团在河曲黄河西口古渡采风  彭雪杏摄影

图片3

写生团在吕梁碛口古镇采风 彭雪杏摄影

图片4

写生团在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采风 李晓军摄影

图片5

写生团在河曲画院写生 钱晓鸣摄影

图片6

写生团在河曲画院写生,郭全忠老师写生邢斯恬 钱晓鸣摄影

图片7

写生团在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矿采风 钱晓鸣摄影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本次行动组委会主任杨晓阳提出独到见解:写生数量对于画家而言至关重要。无论画面大小,都要力求完整呈现,画家一天需保证一定的写生量。若没有其他工作干扰,他写生速写式的构图一般每天在10张左右。不过,当进入独立创作阶段,则需围绕一个主题或画面进行深化。平时写生也应随时保持创作状态,摒弃侥幸心理和懒惰心态,不能想着留待以后再用素材创作,当下就应将其画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古人中国画的小品,如梅兰竹菊,皆是完整的创作。如今,我们画人物画所涉及的现代化文化元素更多,手段也比古人丰富多样,在材料、见识、形式感以及古今中外知识储备等方面都远超古人。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将最小的画作也创作成完整的作品,哪怕只有火柴盒大小,也要是一个完整的构图,展现出完整的画面意境。


图片8

杨晓阳在黄河西口古渡采风  钱晓鸣摄影


著名人物画家郭全忠深情表示: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是我成长的摇篮,正是这片土地培养和造就了我。尽管这些年生活在城市,看似与这片土地渐行渐远,但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我深知自己本质上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黄河的性格平时看似温顺平和,实则发大水时气势十分壮阔。它九曲十八弯,一边沉稳平缓,另一边则凶险异常,能卷起千层浪,这恰似北方人、黄河人、黄土地的性格,深不可测。此次行动特别强调学术性,这一点令我十分赞赏。这些年,我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虽已80多岁高龄,但仍渴望继续转型。艺术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也在求变。这两天写生时,我试图摆脱过去的写实风格,思考如何在写意与表现方面有些体会。这次行动为期三年,也许某天我还会参与其中,继续在采风和写生中探寻写意与表现的乐趣,寻找新的艺术语言,这便是我的追求!


图片9

郭全忠在“走遍中国”山西站座谈会上发言 钱晓鸣摄影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蔡超感慨道:非常感谢杨院长的邀请,这次写生行动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那场刘家坡夜话,艺术家们之间深度且开放的交流十分难得。我来自江西,与北方画家平时多通过展览、论坛等活动有所接触,此次全面深入的交流,让我对大家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次深入写生增强了对各位不同艺术风格的了解及相互之间的情谊交流。我主要以工人题材进行创作,一直想探索与自身艺术风格差异较大自身作品中尚未涉及的内容,因此对意识流颇感兴趣,此次行动让我受益匪浅。杨晓阳等人的速写与写生深入贴近百姓生活别是他们在处理画面时,让我感受到意识流处理的魅力与现代形式感的构成,无论天上地下、左右东西,他都能将其巧妙组合成一幅充满美感的画面,这无疑是一种艺术创造。这种创造力将推动艺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催生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差异越大,艺术领域便越繁荣。无论这种探索是成功、成熟与否,那些不成熟之处,说不定正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宝贵借鉴。

图片10

蔡超在“走遍中国”山西站座谈会上发言 钱晓鸣摄影

中国美协原秘书长刘健:这些天耳边常回响着“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曲调。由内蒙入晋,先河曲再吕梁,山重水复,历史印痕与现代文明气象交织,秦晋隔水相望,情意绵长。母亲河黄河雄豪之势,碛口古渡的民俗传奇、堡东渡的抗战烽火追怀,乾坤湾鬼斧神工,雄阔豪强,憾人心魄黄河流域厚土人民生生不息,历史功业波澜壮阔正是自然与生命的精神本色。

在吕梁柳林县西王家沟乡刘家坡村写生数日,山岭中沟壑纵横,窑洞新舍,青树缀枣,满目青山绿水同新农村肌肤峻茂共情。

写生人物对象多为中、老年者,与他们会心交流受益良多。山民们壮实身姿,憨厚神态,与柳林峁下煤矿出入矿井工人的面孔叠映出黄河、吕梁儿女精神品貌及独特表情。我对山西山好、水好、人好充满尊敬有幸相遇相识且以此为荣。

自觉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是艺术创作本体研究与突破之路。

沉浸体验,真情感受,用心叩问,深入思考,惟有创作出富有内涵意蕴且出新意的好画,才是不负此行的真切汇报。

图片11

刘健在“走遍中国”山西站座谈会上发言 钱晓鸣摄影


行动组委会执行主任、山西站领队张江舟表示:写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在写生过程中与百姓、基层人士接触,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亲情。尽管初来乍到、素不相识,但这种情感在都市环境中却显得十分疏远和久违。观看草原、黄河、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人的心胸会变得开阔。这对艺术家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古人云画品如人品,若人品不佳、精神萎缩,便难以创作出优秀的、富有精神内涵的作品。山西站多日的室内写生,模特形象都很鲜活,都是当地的一些百姓形象。在画的过程中,面对物象,如何找到一种最适合传达你对物象的感受的一种语言方式,一种笔墨方式,我想这也是一种带有创造性创作性的一种很好的写生方式,也是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的一种方式。

图片12

张江舟在“走遍中国”山西站座谈会上发言 钱晓鸣摄影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国画院副秘书长李晓军分享道:随团写生已十五六天,这让我对中国绘画的笔墨关系有了新的反思。在写生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精神层面与趣味层面有时会产生冲突。若着重表现精神层面,趣味可能会有所缺失;反之,若强调趣味层面,精神层面的表达又可能被削弱。我曾认为笔墨功夫与笔墨趣味是两码事,笔墨功夫是生命感的表达,笔墨趣味则是审美情趣的体现。若能将二者巧妙融合,作品的精神气质与笔墨关系将十分精彩,且不会丢失精神内涵。此次写生让我体会到,作为花鸟画画家,在注重精神与生命状态表达的同时,对情绪的把握也十分重要。但通过与大家交流,尤其是参与人物画写生后,我发现若将花鸟画中的趣味性元素过多地融入人物画创作,即便在单独的勾线过程中,虽然变化丰富了,但使画面不够整体,使人眼花缭乱。在笔墨关系的处理上,需根据不同场合自行调整,否则在大场景创作中,精神层面的表达可能会被趣味元素冲淡。

图片13

李晓军在“走遍中国”山西站座谈会上发言 钱晓鸣摄影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所副所长、研究员陈鹏兴奋地说: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来到山西河曲古渡口,我亲身领略了黄河的地貌特征,峭壁高耸险峻,底下是深邃的悬崖,黄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这与远观或通过图片、视频感受截然不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黄河文化激情澎湃的意蕴与独特韵味。此次活动不仅为画家提供了回顾历史、补充文化元素的机会,更激发了我们的绘画激情,带来了新的创作素材,对丰富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形成个人风格面貌具有重要意义。个性化语言探索与特定写生活动的结合至关重要。我将写生行动比作一个巨大的移动硬盘,从中汲取灵感用于艺术创作。写生并非短暂行为,它需要像酒发酵一样,经过长时间沉淀,才能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未来我将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成长,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图片14

陈鹏在石径禅院弥勒佛洞写生 彭雪杏摄影


山西省美协主席王学辉介绍道:中国文促会策划的走遍中国写生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覆盖全国,对美术工作者影响深远。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作为山西省美协主席,我高度重视此次任务,精心策划了为期10天的行程,选取河曲和吕梁碛口古镇两个能反映山西历史和地貌特色的地点进行采风。此次来到山西的画家均是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其中还有两位80高龄的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活动中,画家们的勤奋和敬业精神充分展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也深深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的画家。整个活动凝聚了全国优秀画家,促进了交流与学习,期望在三年的过程中取得突破,带来精彩的故事和丰硕的成果。

图片15

王学辉在刘家坡写生基地 彭雪杏摄影


山西站采风写生得到了山西美术家的大力支持。山西省美协主席王学辉、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西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会长、河曲画院原院长张学聪,河曲画院院长张瑞欣,石楼县政协委员、石楼县美协主席、山西省书画院壁画研究所研究员张渊红,山西省美协会员、山西抱云山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和刘家坡写生基地负责人刘小艳等对山西站活动给予了切实支持和帮助。

“走遍中国-中国文促会美术家写生创作行动”自7月17日正式启动以来,在顺利完成7月18日至7月27日内蒙古站的写生任务后,行动团队马不停蹄,即刻转战山西,开启了新的写生征程。此次“行动”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大唐鹿野苑·国际森林度假区、北京国亭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则为写生创作行动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韩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