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介绍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2018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高教名师,全国美展总评委。

在高校长期的创作、研究、教学、办学,在国家画院改革十年以及长达四届近二十年的中国美协工作中,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多方面的成绩。以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三十多年创作了数干计的“从写实到写意”的好作品。以“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为宗旨的办学主张和以“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为研究方向的理论,引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研究的导向,在美术学院建设和画院建设方面真抓实干。其办学探索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三十年来,领导和组织了国内外大量的颇具影响的大型美术活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重要推动者。

策划和领导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这是中国首次以中国标准组织的全球最大的美术工程。策划了“时代丹青”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策划和领导了“写意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后成为国家画院年展。策划和领导了“中国风格”国际美术巡展。参与策划领导了“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成为中国主办的唯一一个永久系列国际品牌。

作品《丝路长安》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作品《太宗纳谏》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品《黄巢进长安》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作品《丝绸之路》陈列在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作品《丝路风情》陈列在全国政协礼堂常委会议室。

艺术年表:

时   间

事   件

1958

12月31日出生于陕西西安。1967年上小学。

1976

高中毕业,插队落户到陕西长安内苑公社。拜谌北新、杨健健、武德祖、张雪茵学习西画,后正式学习中国画,拜陈光健、刘文西为老师。

1977

参与中国第一个定向爆破石砭峪水库修建,画了大量的写生速写。

1979

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暑假期间跟随刘文西老师去陕北写生,在延安冯庄画速写300余幅,得到刘文西老师鼓励。素描列全班第一名。

1983

大学毕业,创作《黄河艄公》、《黄河的歌》;同年考上研究生,导师刘文西。

1985

与七位画友从西安出发,骑自行车经兰州、甘南、合作、玛曲、禄曲、青海西宁、青海湖、互助县,翻日月山、达坂山,过河西走廊到敦煌、榆林窟、阿克塞,赴新疆鄯善、达坂城、乌鲁木齐、吐鲁番,历经四个月。

开始了丝绸之路的一生创作。

1986

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创作《大河之源》组画。

1989

被民主选举为国画系副主任。

1993

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同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

1994

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管教学。

创作《波斯迎亲》、72米壁画《丝绸之路》(陈列于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

1995

全面主持西安美院工作。全面启动西安美院改革,提出“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办学理念。

成为教育部艺术院校扩招试点单位。

1997

7月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主编《现代素描》专集,主编《基础素描教学》《西安美术学院五十年》与《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创作和教育实习系列工程》。

1998

2006

2003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开始了西安美术学院引领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的探索:大幅度扩大办学,增强办学硬件,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校园,扩招学生,四个分院建立,聘任全国名家,举办《西部·西部》中国·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展:2003巴黎,创建西安美院巴黎国际艺术城画室,举办《中国·西部高等美术教育研讨会》,举办《华夏纵横》全国大型艺术采风活动,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等十国美术学院联合办学。抢救石刻文物、民间艺术品创办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西安美院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声誉迅速提高。

2007

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9

3月17日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2011

成立八院五个中心 ,聘任 283 名全国名家研究员 ,扩大占地20亩 ,建3万6千多平方创研大楼。

2011年策划“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大型活动“,

10月2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人民大会堂举办庆典活动 ,

10月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国际学术论坛。

展览包括国画、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公共艺术、青年美术、院史展,八项展览囊括了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340余人的1200余件作品。

担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集》总编 ,共11卷。

2012

2015

2012年   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彩陶103件,填补国家博物馆收藏空白;

向西安美院捐赠300余件;向成都武侯祠捐赠收藏、作品100余件;向中国国家画院捐赠40件石刻。

创办国内外十个基地。

为国家画院收藏四千余幅名作。

2012年   策划《中国风格》国际艺术展 和《写意中国》国家画院年展。

2012年   策划、组织《南北对话》大展。

2012至2016年, 组织援建广西三卡屯,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新村改造。2012年起至2016年带领国家画院累计向广西贫困地区捐赠近 600 万物资。

2013年   创立国家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3年   策划、组织《新中国美术家》25 省进京系列展。

2013年起, 举办三届《五月中国》 中美交流展。

2014年   策划、组织《长安论坛》大型理论研讨会。

2014年   策划、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

2015年   策划、组织《岁月丹青》96 集文献纪录专题片。

2015年   创办《中国美术报》。

2015年   策划、组织“以心接物——走进学院·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

2016

2019

2016至 2017年,举办 100 次国际《中国风格》大展。

2016年   策划、组织“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并带队出席于2016年7月13日在法国巴黎布隆尼亚宫的展览开幕式。

2016年, 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 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展出近400幅作品,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该展被评为当年最佳展览。后在全国十七个省市巡回展出。

2016年   创办延安《中国画家林》,2012年起至2018年带领国家画院累计资助900 多位留守儿童。

2017年   创办“荷园雅集”。

2017年   策划“2017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采风写生作品展”。

2017年   带队“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美国展”, 在美国纽约中国艺术馆展出,并为新泽西洲捐献“中国亭”,被该西温莎市聘为“荣誉市民”。

2018年   带领国家画院画家赴四川凉山,甘肃扎尕那,宁夏固原写生,推动”深入生活”活动。

2019年 7月赴柬埔寨写生100余幅 ;

2019年 11月赴俄罗斯写生创作120余幅   ;

2019年 12月赴陕北榆林写生三日 创作19幅 ;

2020年   赴东欧写生 160余幅 。

2020

11 月 11 日出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梳理定位, 归纳业务范围, 提出建设目标;

提出“人才高地、创新前沿、产业联盟、交流平台”办会理念 ,  已形成“美术创研、舞台展演、艺术培训、乡村振兴、文化产业”五大格局。

 

2021

策划举办《艺术为人民——刘文西艺术大展》受到习总书记和多位国家领导人肯定;

策划举办《写意中国》年展(线上大展),并巡回山东青州,潍坊等地;

策划举办《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使中国文促会成为连续举办六届奥美的唯一团体;

访问考察浙江衢州余东村后,建议、策划实施了乡村振兴《一线一品》首届,开文化乡村振兴先河;

 

2022

发展中国文促会二级单位(分支机构)七十余个;

访问陕北榆林,建议古城提升,换书法牌匾,创教培基地,创大型镇北台演出,增加城内水系;

策划《走遍中国》大型写生,带队深入生活,从丝绸之路发源地西安,大运河通州等地起步;计划走遍三十一省市。

 

2023

2022年8月在书画频道举办《东边日出西边雨》丝绸之路写意写生展获得好评;2023年3月在西安美院巡展;后又巡回重庆展出,受到欢迎后延期。

2023年6月赴湖州安吉,周庄考察,建议创办艺术教育基地;


社会活动:

大爱征程

2010年4月20日在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杨晓阳以个人名义为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灾区捐款10万人民币,做为赈灾款。

2012年,1月4日带中国国家画院领慰问团至南宁,向广西红十字会捐赠价值500万元的绒衣绒裤、学习文具以及爱心大礼包等一批物资,送达广西12个地市,惠及数万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期间,在深入广西隆安县雅梨村三卡屯开展送温暖活动时,见屯里村民依旧住在四面透风、破败不堪的木头房子里,而且部分民房已经濒临倒塌,十分危险,当即提出援助该村进行整村危房重建的建议。

2016年,4月26日 率领团队一起到延安采风写生,资助新新双语小学、杨家砭小学的百名留守儿童(从2012年开始每年资助100名)及带领万花乡的村民们一起开展了“美丽中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主题植树活动,并为“中国画家村”揭牌。

2020年11月24日  率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关爱贫困学生爱心公益活动”艺术家代表团,前往延安市宝塔区万花乡佛道坪村开展关爱贫困学生爱心公益活动。捐助100名留守儿童,并带领北京、西安、延安书画家为当地村民书写春联200余幅。自2012年发起该公益活动,累计资助贫困生900余名。

捐赠彩陶

杨晓阳此次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100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精品,是以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为主的彩陶。杨晓阳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著名的人物画家、卓有成就的美术教育家。他所提出的“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画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家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杨晓阳先生此次捐赠,对于丰富中国国家博物馆早期陶器藏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在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中发挥积极作用。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国彩陶发现较晚,仅有85年,而彩陶的诞生到今天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升值空间等诸多因素看,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彩陶和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彩陶最宜收藏。


责任编辑:张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