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桂林开幕

865b07607476326fd05c50ce0d2528d

第十一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

杨晓阳专访报道

10月16日上午,第十一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桂林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我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主办,广西美术家协会、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桂林画院承办,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支持,共展出400多幅中国画作品和创作手稿,作品分为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四个部分,展现了杨晓阳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创作态度,多角度阐释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涵。

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的曲艺家们为来宾们表演开场曲——《欢迎您到桂林来》

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的曲艺家们为来宾们表演开场曲——《欢迎您到桂林来》

广西文联副主席唐正柱宣布展览开幕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广西文联副主席唐正柱宣布展览开幕

桂林画院书记龙建忠主持开幕式2

展览开幕式由桂林画院书记龙建忠主持

桂林市人大副主任李滨致辞

桂林市人大副主任李滨致辞

桂林市人大副主任李滨在致辞中表示,杨晓阳受丝路文化的文脉启迪,获西北文化艺术的滋养,经历了自己多年来对传统艺术的集成、反思和突破,值得所有文艺创作者学习。杨晓阳美术作品展在桂林展出,将推动桂林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并希望有更多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展在桂林举办,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艺术交流,增强桂林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黄格胜致辞

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黄格胜致辞

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黄格胜与杨晓阳有着几十年的交谊,他认为,杨晓阳有很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并祝杨晓阳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越来越好,能够达到高峰。此次展览非常有意义,是中央对作为边远地区广西的一种文化艺术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帮助广西,广西人也要通过这些机会努力学习,增强创造力。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曾来德致辞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曾来德致辞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作为杨晓阳同事,高度赞扬了他的为人与为艺。他认为,杨晓阳是有大思维、前瞻性的,从西安美术学院到中国国家画院,再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他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这个单位推向了超前的格局,把整个中国美术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这条路上,几十年如一日,社会工作再多,他对待历史的态度从来不受世俗影响,他非常坚定和执着,个人风格非常的独特,把西北的厚重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晓阳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致辞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表示,桂林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有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的经验。还有以阳太阳先生、黄格胜先生一脉相承,伴随着改革开放,从过去的历史传统到借鉴全球范围内的艺术成果,形成独树一帜的漓江画派。他上学时作为学生来写生,后来作为老师带着学生来写生,跟桂林的美术界有各方面的交往。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给桂林的美术界带来一个新的艺术探索的契机,并请大家多多提出批评和指正。同时,杨晓阳希望桂林的政治、经济、文化齐头并进,希望桂林的美术界不断的创造精品力作,不断推出新人,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晓阳向桂林画院捐赠作

杨晓阳向桂林画院捐赠作品,桂林画院书记龙建忠、院长唐文忠接受作品并颁发收藏证书

开幕式现场1


开幕式现场

合照

开幕式现场合照

艺术评论家汪为胜接受采访

艺术评论家汪为胜接受采访

艺术评论家汪为胜表示,杨晓阳的作品给人以非常强烈的印象,首先是他的作品充满着独特的个性,这代表一个画家风格的成熟,也是一个优秀画家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其次,他的作品多数是以线为主,线是中国画的生命,就是依照书法的用笔提按顿挫来表达,这批展览作品在吸收汉与魏晋文化底蕴的同时,又结合了文人画线的表达;再者,作品立意宏大,波澜壮阔,有大幅的巨作,也有精致的小品,这是很多画家不具备的,也是当下许多艺术家应当学习的。

桂林画院书记龙建忠接受采访

桂林画院书记龙建忠接受采访

龙建忠在采访中表示,众所周知,杨晓阳每到一个地方,都把中国的美术、中国的文化都推出了高潮,所以今天能够把他请到桂林来,也是基于把桂林、广西的文化艺术推出去一个重要举措,希望杨晓阳和他的优秀团队多来对桂林美术界传经送宝。

现场01

00000

展览现场

现场1

展览现场

现场3

展览现场

合照1

展览现场合照

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当日下午,“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座谈会”在桂林画院举行,集中讨论了杨晓阳数十年来美术创作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美术界做出的贡献。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国,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美术评论家汪为胜,桂林画院名誉院长莫雨根、徐家珏、阳光,民盟中央美术院桂林分院院长王善民,桂林画院书记、副院长龙建忠,桂林画院院长唐文忠,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美协主席张贤,广西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陈毅刚,桂林画院专职画家秦晖、韦丹意、文新军、秦天、张世霖,桂林市老年书画学会会长廖业桂,书画家伍雪梅,台湾收藏家张建富,北京醉美中国美术馆艺术总监张诗伟参会讨论,研讨会由汪为胜主持。

桂林新闻稿配合1

广西美协主席陈毅刚

广西美协主席陈毅刚首先代表广西美术家协会对这次展览的成功开幕,还有今天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感谢杨主席在这个时候,给桂林乃至广西带来这么好的一个展览,来广西指导美术的工作,对杨院长表示敬意。

他表示,这次能够在广西桂林看到三四百张的作品,应该是比较全面的把杨晓阳主席大写意之外的很多大家不太常见的作品展示出来,应该说给大家带了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他来说是受到非常大的震撼。

杨主席在中国画方面的成就、面貌、语言风格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特别是他的探索精神、开创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家好好的学习。

桂林新闻稿配合2

桂林画院名誉院长徐家珏

桂林画院名誉院长徐家珏非常感谢杨主席再次把他的作品带到桂林,让桂林的美术界和桂林市的人民受到一次文化的熏陶。他认为,丝绸之路、写实到写意两个词就把杨主席在进行艺术探索和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表达的非常清楚。

杨主席始终都是非常旗帜鲜明的开始写实,画了大量的写生,大量的速写,进行了生活积累和素材积累都非常的多,拿四百多幅作品来进行一个展览,作为一个画家来讲是很少的。一般在桂林搞的很多展览,都是一百多幅画都了不得了,四百多幅。这个说明什么问题?量有说明了杨主席的勤奋,对事业,对自己的事业那种不懈的追求,素材非常多。对于画家这个太重要了。

他表示,选择丝绸之路这一条创作道路,他的作品给大家一个很大的震撼,从写实到写意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一个写字,而且在意识上的表达,也让我们得到很多很大的教育。而且美术界对杨主席的展览,都是评价非常的高。他觉得杨院长非常的成功。

桂林新闻稿配合3

桂林画院名誉院长阳光

桂林画院名誉院长阳光表示,十年后的今天,杨主席又来到桂林美术馆举行他大型的个人画展。他能画那么大的大画,说明他的能量、表达方式、能力都是非常的强大。一般的画家,包括一些文人画家,都是画一些小品、小情小调,但是杨院长就是画主题性的东西。从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这个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不是常人能做到的这种素材的收集,没有几个画家能够做的到。杨院长具备了既有画法,又有画理,又有画论这三方面,所以他提出的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这就是一个大家的风范。他在语言形式美这个丰富性上面,有他的独创性,这次画展带来的一个非常非常震撼的美的享受。

桂林新闻稿配合4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国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国表示,请杨主席来担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的主席,不但是自己的幸运,也是在座朋友的幸运,也是文化艺术行业的幸运。他觉得杨主席是一个有大情怀的人,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引领者,带领大家谋发展、闯新路、攀高峰,从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到能够担当起中国文化艺术行业发展的责任、使命。同时也规划了一个中国文促会对外要代表中国文化艺术,对内要代表国家文化艺术的这么一个大的格局。

预计中国文促会三十周年时,中国文促会要建一百个左右的分支机构,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行业的综合体,一定是一个强大的航母,能够引领、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从高原向高峰发展的一个团队。

相信本次展览,不但能够在桂林,在广西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通过传播,也能够在美术界,在艺术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桂林新闻稿配合5

民盟中央美术院桂林分院院长王善民

民盟中央美术院桂林分院院长王善民认为,展览的作品给他一个直观的感受,篇幅较大,人物比较繁多,包括造型、神情等等的一些内容,这是一个非常有内涵、有内容、有技法,有深度的一个展览。这些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写生作品包括结构造型、艺术性和生动性,同时富含地域文化和地域性格特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遵循了作品要歌颂时代,要高于生活这么一个内容。

桂林新闻稿配合

桂林画院书记、副院长龙建忠

桂林画院书记、副院长龙建忠表示,从杨主席的创作的经历和这次策展的经历,他觉得一个艺术家,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大级别的艺术家,他的勤劳首先是第一位的。正如刚才徐家珏院长讲的,一个艺术家,一个勤劳的艺术家,一个大智慧的艺术家,他能够把那么多的作品留下来,我觉得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体现。

所以我后来想,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把杨主席的展览引到桂林来展出,这是我们桂林艺术家们或者是我们的美术爱好者们的喜事,能够不出桂林,不出漓江,就能够亲自看到,尤其在自己的馆里面,能够看到杨主席的展览,我觉得是一件大喜事。也是桂林之幸,也是艺术家们的一种幸事。

唐文忠

桂林画院院长唐文忠

桂林画院院长唐文忠认为,从杨主席的画里面,更多体现的是西部的很多的地域风貌、人情、人物。从西安到青海到新疆,甚至于到了国外,从作品当中可以看到是一路的人文。大家很清楚,从学院里面出来的,为什么要抓素描,要画速写,其实就是解决一个造型。造型能力解决了,不管是画人物也好,山水、花鸟也好,情解决了就可以到意了,意更多传达的是思想,通过写意的东西,写出自己心里面的情怀。这些东西在杨老师的作品里面都看到了,也体会到了。非常感谢杨主席给桂林带来这么高级别、高规格的展览。

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美协主席张贤

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美协主席张贤

广西美协副主席、桂林美协主席张贤表示,非常感谢杨主席为桂林带来高水平、高质量、极具震撼的画展。在从事美术工作和画院工作中,可以说杨主席是很优秀的。特别是在中国国家画院,他对画院一些的改革,他坚持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写意精神,中国意象哲学精神。他是给大家很大的一种精神支柱,做了一个榜样的力量,特别是给中青年画家一种学习的力量。

桂林新闻稿配合7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秦晖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秦晖表示,这一次展览作品的量这么大,题材、手法、跨度也很大,容量很多,非常丰富。对我搞创作的人,有一个漫长的消化的过程。另外特别感谢杨主席每年两会替美术工作者发言。

桂林新闻稿配合6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韦丹意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韦丹意认为,从里面的每一幅作品,看到看到从技法到艺术的成熟,这么多成熟的作品,肯定是要花费多少的工夫。引用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天下之难做一易,天下之大做一细。从细微,从工笔各个方面下了工夫,那是非常之多的。杨主席不管工作多么多,还坚持画,慎终如始则无败势,能够做到这种。之所以能够成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对这个非常有兴趣,非常的爱这一行,所以他成大画家,要向杨主席学习这个精神。

桂林新闻稿配合8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秦天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秦天表示, 2017年他成为国家画院和原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画院青年美术创作人才班的一名学员,这是非常荣幸。第一堂课就是杨主席给上的课,杨主席提到的大美术,还有一个是中国精神,还有一人一品这一块,艺术创作其实这个大,不是为了某种技法,可能是要歌颂一些时代性、当代性还有主体性,还有在审美图式上面的一些革新,还有这些对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各方面的学识聚集在一起,给大家感受到画画不是那么的纯粹,可能要肩负一些历史担当,或者是歌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或者是幸福生活。作为学生来说,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桂林新闻稿配合9

桂林市老年书画学会会长廖业桂

桂林市老年书画学会会长廖业桂认为,杨主席他的画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大气,气势磅礴。看了他的画,我们可能有不少的艺术家说,我们落后了。现在真正的艺术高端。他的画高深莫测,他把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我们看到很有看头,还不很枯燥。我觉得他这个鲜明的特点;第二,我认为他的画起点比较高,他把西方的油彩,与中国水墨有机结合了,我觉得这个画比较大,不是简单的画面,是把西方文化与我们中方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而且结合的恰到好处,很容易使人看得懂。第三,杨主席的画那么高端、大气,他不是凭空想着画的,他通过在基层大量的写生,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的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他就真正做到这一点。

桂林新闻稿配合10

书画家伍雪梅

书画家伍雪梅表示,作为一名书法爱好坚持者,今天能够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真实、真诚、朴实。从一幅幅生动的技法多样、面貌多样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了杨主席无论在任何阶段、任何场地、任何地域,都能够直面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然后自然的用他独到的技法,不断的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杨主席是一位豪迈、侠义、肝胆相照的性情画家,他心怀家国,是引领时代美术的楷模。杨主席用他大半生的绘画作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绘画一定要面向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桂林画院专职画家张世霖表示,作为年轻画家,今天看了杨主席的画展,感受很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杨主席的画从写实到写意,然后根据自己的思想和中国的传统结合。作为晚辈第一要勤奋,第二确实要有自己的思想,去努力的创作。    

北京醉美中国美术馆艺术总监张诗伟表示:杨主席作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在这个艺术成就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建树。从这次的丝绸之路展览,从写实到写意,杨主席的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他几十年的艺术上的一个追求,一个演变。可以说精致到可以写到绣花针的,也可以到现在的大幅写意。体验他的风情,民族风情,用他绘画的语言,从速写也好,从中国画的特征,从西方绘画也好,从水墨也好,把它表现的很全面。从心里震撼于他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一位艺术家去表现丝绸之路,在美术馆奉献这么一个饕餮大餐。    

台湾收藏家、书画家张建富

台湾收藏家、书画家张建富

台湾收藏家、书画家张建富表示:杨晓阳主席不得了,他有很大的历史成就。因为他开始是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然后晋升到“一带一路”的前脚这个画派。比如说他写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还有吴哥窟的,还有包括陇南乡村的,可以说他从国际化到乡土化,可以说他的艺术体验、人生体验是非常深刻。还有一个全球化、国际化的精神在探索,其作品根植于整个中国的历史、乡土,还有为国家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全球化的发展,可以说他的艺术就是这样跟桂林画院名誉院长莫雨根认为,杨主席的展览很丰富、多样。有主题性创作,还有大量生活的抒写。他在不断的追求。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然后收集大量的素材,回来画草图,然后搞到一张主题性创作。杨主席的方法我们应该学习的。从他这个画里面,我们看到追求不光是写意,还有抽象的、变形的,它和中国画的写意还不一样。他觉得这个展览给桂林的画家带来一个榜样,希望每个画家要不断的追求,不满足于现状。因为中国画的路的确是像一座高山一样,很艰难,要想画好很艰难,不是那么在写实、写意,抽象,中方、西方、变形,这个里面走出一条路,是不容易的。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书法篆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从两个方面来观照了他对杨晓阳艺术发展的基本看法。首先,从横向上来讲,即写实与写意。它的空间就是东方与西方,它的文化资源就是汉唐精神的文脉的传承。他的生活资源是立足于大西北和丝绸之路各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提炼,它的表现手法就是书法如画,它的表现方式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创作,二是生活提炼,三个是自由挥洒。他的艺术经历是从学院派到画院派,再到地域派。他所涉及到的就写实和写意写实是一种能力,必须接受严格的美术训练。写意是一种才华和勤奋的体现,而且还要勤奋,杨晓阳大量的绘画实践告诉我们,即使天才也不能偷懒。其次,从横向上来讲,即传统与现代。传统是我们的文脉,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分寸全在于个人把握,反而是那些深入传统又走向生活,能够把自己推出来的人,才是分寸把握得比较好的人。杨晓阳也是在这条路上自我抉择,做得比较典型的一个范例。所以,尽管是同样接受现实主义教育训练,但是每个人最终又不一样,有的人只有绘画的技巧,没有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这样的基本上是西方文化的传播者,但杨晓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修养、研究是全方面的。

桂林新闻稿配合11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最后总结道,首先有一种感觉,其实未必那样子想,也未必那样子做。实际上是每天匆匆忙忙的忙各种事情。确实不是说想好了怎么做,凭心而论,大家所说的这些表扬作品的话,或者是分析这个画,自己还在学习,大家说也可能是这样子,一想自己好象还没有这么想。说话可能是这个样子,可能还没有那么细致的真正想好了再去画,绝大部分的画都是迅速的提升的,赶紧把这个画出来,不画出来,时间上要误事,不画出来的话,这个任务完不成就无法交代。大部分时间画出来的画都是这样子。但是这个画呢,自己有一个习惯,过一阵把这个画拿出来再画。过一阵把这个已经画完了的画复制了在上面再画。比如在人民大会堂的话,在国家博物馆,在军事博物馆,在长征博物馆,这几张画,因为这个作品都在那陈列着,复制过来的缩小了,拿来了以后,我觉得不好。我就在上面改。现在在这改的效果呢,就是把复制的又画成原作,和原来那个原作是不一样的。

当时这个画为什么画的不好,为什么这两个颜色放在一起,其实很差,现在把它改过来,觉得当时怎么画成这个样子。其实现在当然也是为了展览,为了线索,比如丝绸之路是一个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雅典这么一个过程;比如说他是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到海洋文化;从东方到西方。再后来,包括现在想到这个时候,可能把这些画就往黄的改,后面的画就往蓝的改,往绿的改。但是总的来说,缺乏深思熟虑,缺乏精雕细琢。如果能有时间叫大家看的话,可能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会把这个事情画得从后来看,从理论上,从学理上,从规律上,从构思的深入考虑,可能就会画的比当时效果就要好。现在看来,有一些画为什么反复的要画呢,为什么反复要修改,那就是当时画的不好。

 他表示,今天听到大家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有很多很新鲜,很感激大家对自己的启发。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不断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自己思考的时间并不多,大家帮着思考,真正是来桂林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大家对于这里面的说法,有时候换个方向来说,想想它会不会对立的又有一个问题呢?大家说这个画画的很多,是不是应该画得少一点、精一点?有一些很大的画是不是有必要那么大?有那么大的容量。当然大画还有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展不了。还有的就是每幅画两遍,自己留一幅,然后把那个画交出去。每一次总结都是个小结,很多问题其实有时候可能是凭感觉画的,有时候换位思考自己的作品,觉得人是不是要有这样的一种反思,需要离开自己的立足点,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再看。或者是站在以后再看以前,你画这个画的时候,到底是怎么回事。希望大家以后成为好朋友。在共同把美术的事情做好。

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美术评论家汪为胜

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美术评论家汪为胜

中国人民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美术评论家汪为胜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方面,主题性创作的集中体现。展览作品的气势博大恢弘,无论是在人物的造型、构图、线条实施,表现出画家能够驾驭宏大主题的笔墨气势与人品修养。第二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展览作品有写生系列,有重彩系列,有水墨系列,还有抽象系列,表明了画家长期以来在艺术领域里刻苦、勤奋的执着追求,而且也验证了画论、画理和画法的三位一体。历史上凡是大画家,包括齐白石、李可染等有很好的画论,而且又懂得话理,再创造了绘画的方法,所以他们能成为大师。杨晓阳这次的作品,就如一个画家所说,他是把画论画理和画法三位一体结合起来。第三方面,这次所有的作品,从无论是主题性创作,还是写生系列、抽象系列,都是抓住一个字“写”,就是以书入画。如果单纯的线只是绘画的一个载体,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提按顿挫,就不称为书法,绘画的造型是以线造型,同样也是由于它的用笔,所以杨主席的画,大多数是以书入画,有时候有轻重曲折间的顿挫表现的一种倡导随意跳动有力的样式,所以表现了一种创造的生命的活力。

据悉,杨晓阳先生曾追随刘文西、陈光健、谌北新等名家,在西安美术学院经过本科、研究生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古长安的悠久文化传统、丝路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也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丝路上的历史风貌、人文民俗对他之后的创作更是切身感受和厚重的积累。这个展览取名为“从写实到写意”,也正是杨晓阳一直以来的学术追求。

杨晓阳先生非常重视到生活中去获取创作的灵感,他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他的速写写生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感受的表达,但同时又注意细节的丰富性,这为其水墨写意画奠定了基础,且已形成独立的艺术风格。其早期创作将坚实的造型和形体塑造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对20世纪以来中西融合趋向的深刻领悟与完整把握。这些作品在对题材的处理上不仅强调生活的鲜活性和生动性,而且体现出对生活意义的提炼与阐释。同时他又把这种生活之美置于历史的维度之中,从而使其作品在主题阐释和风格上都具有了深度。

近年来,杨晓阳开始着重致力于写意水墨画的探索和研究。他的大量速写为其水墨画实践奠定了风格上的基础,尤其是他近些年在造型上日趋简洁、概括,甚至呈现出几何化、程式化趋向,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从复杂、绚烂走向简括、平淡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更让我们注意的是,在依照中国传统造型法则吸收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同时,他的水墨画仍然遵循了传统中国画以书入画的原则,将书法用笔揉入线条之中,使之画面更具变化和韵味。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西方的商贸、文化交流之路,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非洲乃至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次画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位从西安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现场6

展览现场

现场7

展览现场

现场8

展览现场

现场9

展览现场

现场10

展览现场

现场11

展览现场

观展

观展

观展

观展

观展

观展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桂林国际山水旅游节组委会
承办单位
广西美术家协会、桂林市美术家协会、桂林画院      
支持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总策划
王子西
策划
张志红、邓力洪、龙建忠
策展
蔡敏、龙建忠、唐文忠、罗敏
执行策展
李晗婷、韦璐、张贤、唐安杰、苏川淇
展览协调
蒋玲、诸葛怡、张世霖
宣传推广
苏川淇、覃子芮
展览陈列
唐安杰、马成灵、谢翼帆、吴智宇
开幕式时间
2021年10月16日上午10时
展览时间
2021年10月16日-11月20日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30至下午17:00,中午无休,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桂林画院(美术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龙船坪路173号
媒体支持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美术报、中华网、中国艺术报、中国书法报、雅昌艺术网、今日头条、广西电视台、桂林电视台(新闻)、桂林电视台(身边)、桂林日报、桂林晚报


艺术家简介

杨晓阳简历照片

    杨晓阳,195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2018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现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国家三五人才一级,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后导师,教育部高教名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杨晓阳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美术教育、美术学院和画院建设以及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多项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为中国美术走向世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美术界重要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展览介绍

4d8f69f6da4b0cf87762c53aa7d9ff6

“丝绸之路”是 2000 多年以来贯穿中西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交往的“神秘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5年杨晓阳从西安出发,沿丝路古道一路骑行到新疆,历时4个多月,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丝路沿线城市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俗和民族风情。彼时的身心震撼使他从此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在之后的30年里陆陆续续地对境内外许多丝路沿线的城市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和体验,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也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从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到中西结合的创新,最终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的升华。

本次展览收录了杨晓阳以丝绸之路为题材创作的近400幅精品,分为 生活写生、主题探索、丹青意蕴、水墨精神  四大部分,展现了他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以及写意水墨的突破与创新。恰逢“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这个展览表现出的前瞻性将给我们以启示。 


生活写生

写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艺术家面对现实和把握现实的能力,因而成为检验和锻炼艺术家造型能力与现实敏感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写生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而且也为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速写式写生成为检验一个艺术家造型能力和对生活的敏感性的试金石,在迅疾而简练的线条中展现出艺术家对解剖、透视、构图、章法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写生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艺术家的思考和个性。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写生这个概念来自西方,但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已经融汇了中西两种写生的概念与方法,特别是在中国画的写生中,这种融汇显得更为突出。由此观察,杨晓阳的写生就是这种融汇的结果。杨晓阳继承了其老师刘文西坚实的造型和把握大场面的能力,非常重视到生活中去获取创作的灵感。他在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写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这也使他获得了快速把握多人物、多场景的复杂画面的手段。他的速写写生注重对对象的整体感受的表达,但同时又注意细节的丰富性。特别是他不仅形成善于构建画面的完整感和作品感的特征,而且也逐步形成了其朴实、生动、完整的速写风格。这为其水墨写意画奠定了基础,且已形成独立的艺术作品。

生活写生·头像


生活写生·人物


生活写生·人物生活场景



生活写生·风景

生活写生·简笔

生活写生·创作手稿

生活写生·宁夏

生活写生·乌兹别克


生活写生·希腊南非

生活写生·印度

生活写生·俄罗斯

生活写生·丝路生活


主题探索

主题性创作是对艺术家造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的最终的综合性检验,并且通过这种创作,我们得以一窥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精神世界。

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扎实的基本功在杨晓阳的主题性创作中完整地体现出来。他的早期创作将坚实的造型和形体塑造与中国传统的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对二十世纪以来中西融合趋向的深刻领悟与完整把握。这些作品在对题材的处理上不仅强调生活的鲜活性和生动性,而且体现出对生活意义的提炼与阐释。同时他又把这种生活之美置于历史的维度之中,从而使其作品在主题阐释和风格上都具有了深度。不管是其早期作品在语言上的繁复性和深度刻划,还是近二十年来日趋简洁化和写意化,杨晓阳的主题性创作都表现出在充分发挥形式语言作用的同时突出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挖掘主题内涵、强调作品形式美感的特征,从而使其作品形成不同的语言形式与不同题材之间的统一与和谐。因此,他的作品总是在章法布局上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这种对章法布局的重视又带来其作品结构上的严谨和清晰。所以其主题性创作的作品不仅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且具有很强的研究性。


丹青意蕴

与黑白的水墨相比,色彩往往展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浪漫情怀,而且色彩语言本身不仅是艺术家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其中也蕴含了艺术家的思想与观念。

纵观杨晓阳的重彩作品,大致有三种类型:学习传统的青绿重彩、融汇中西的现代重彩和借鉴壁画因素的写意型重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杨晓阳就开始关注色彩语言及其表现力问题,并在一系列大型作品中进行了探索。这些以中国传统青绿为主的早期作品在色彩上突出了其清雅、高古的格调,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却又几乎同时开拓出中西融合型和重彩写意型两个方向。其中西融合型作品在中国传统色彩用法基础上融入了西画的色彩原理,通过借鉴西画色彩的科学性与光感而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与视觉表现,并在中西艺术的交融、转换、对比之间,和不同时空的交错之中,构建起一种场面宏大、色彩瑰丽的艺术空间。而其写意型作品则把色彩作为一种意境的烘托,并把线描的塑造作用亦融入这种意境之中,从而使人形成苍莽、遥远的历史想象。实际上,这三个方面在时间上并无截然的分割,而是相互交错。这不仅表现出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广泛研究兴趣,而且也表明了其综合的修养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历史意识和多种材料手段的自由运用。

丝绸之路·局部


水墨精神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定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即他对世界和客观事物的认识与其表达必然是一致的。我们在近年杨晓阳的速写中已经看出了他的个人风格的取向,而这种风格直接反映到了他的水墨画作品之中。

大约从2000年开始,杨晓阳开始着重致力于写意水墨画的探索和研究。他的大量速写为其水墨画实践奠定了风格上的基础。尤其是他近些年在造型上日趋简洁、概括,甚至呈现出几何化、程式化趋向,这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个从复杂、绚烂走向简括、平淡的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也正因此,他的水墨画不仅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跨度的变形,而且在构图上具有了平面构成的意味。这种表达方式看似吸收了现代艺术的因素,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造型方式的现代演化,其中包含了青铜器、汉画像石和诸如西北栓马桩这样的民间艺术等方面。更让我们注意的是,在依照中国传统造型法则吸收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同时,他的水墨画仍然遵循了传统中国画以书入画的原则,将书法用笔揉入线条之中,使之画面更具变化和韵味。特别是他的石鼓和魏碑笔法不仅增加了线条的厚重和力度,也与他的古拙的造型相吻合。这些都体现了他题材模糊化、主题多义化、造型意象化、章法多维化、用笔书法化的艺术追求。杨晓阳也因此而在当代水墨艺术家中独树一帜。他清晰的四个段落表现出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家的轨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水墨精神·大幅作品

水墨精神·甘南水墨

水墨精神·塞上三日

水墨精神·陇南旧忆


水墨精神·俄罗斯水墨


水墨精神·东欧水墨写生


水墨精神·吴哥水墨


水墨精神·《水墨人物》系列


水墨精神·《课徒稿》系列


水墨精神·抽象新水墨


责任编辑:汤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