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高风有宏篇
文/潘琦
罗殿龙同志是一位二级大法官,从事着严谨、严格、严肃的执法、司法、护法的神圣事业。但他又是一位钟情于翰墨的书法家,精通楷、草、隶、篆诸体。其草书雄浑厚重,含蓄深沉;行书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楷书既工整规范,又隽秀俊逸;隶书婉转流丽,朴拙大气。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书家的厚实功底及超凡脱俗的艺术修养。法官与书法家是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性格、不同风格、不同法理的身份,殿龙同志能将两者深度融会、相得益彰,诚然难能可贵,令人羡慕与钦佩!
多年来,殿龙同志除了精心专致创作自己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之外,还以一种学而不厌、习而不倦,敬畏艺术经典、为之不懈探索与追求的精神,将中国历代的书法名家的传世名帖进行反复临摹,从而融入个人感悟和风格,创作出不少精到传神的临摹精品。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其以临帖作品专题展这别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展览形式,以及精美精致的个人历代名家书法临摹专集的出版,给大家展示其个人独特的临摹书法艺术世界之精彩缤纷,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从一般有实用价值的写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境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中确实有奥妙与神奇。从殿龙同志临摹的一百多幅作品中,我们欣赏到了汉、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书法大家的品格和风范、韵味和精彩。看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仿佛是看到了原件展示,形韵俱佳。看到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手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模仿它的秀媚。其余如苏轼、米芾、黄庭坚、颜真卿等诸多名师大家的多幅作品,都各展风采,各显神韵,令人目不暇接,让人深感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古代书法艺术的盛宴!
殿龙同志能以如此高超的技艺,逼真地临摹了这么多古代名师的书法遗作,得力于他早年临帖和勤学苦练书法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没有多年来的砥砺前行,艰辛磨炼出的厚实功底,靠一时之灵感是绝不可能临摹出如此佳作的。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
殿龙同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基层工作,靠着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逐步走上高级领导岗位。多年来,他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书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逢改革开放,百业待兴。他先后在市、县当过领导,经济发展任务之繁重,各种公务及社会活动之多,可想而知。后来他当选为广西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为广西法治建设更是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是无论他担任什么职务,他都能坚持『挤』出时间挥毫泼墨,练习书法。他虚心请教于国内外多位书法大家学习书法,得到他们的热切关心和真诚指导,从而书艺不断提高,精品迭出。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广西和全国各种书法大展,在北京、成都等地举办过书法个展,均得到广泛的好评。二十世纪初,他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并参加中国书协第六届代表大会。
『见字如面,字如其人』。看了殿龙同志的书法和临摹作品,你会感受到他那质朴的性格、谦和的为人态度和精致儒雅的气质。他善于和艺术界的同志交流与交往,无论和作家、书法家、画家聊天、谈工作或探讨书艺,都有话题可说,都能引起共鸣。他结交了很多文友、笔友、挚友。在他身上彰显出一个领导者的高尚质量和人格魅力!
『久从书法结善缘,临摹古帖笔如椽。挥毫神来钦大雅,怀抱高风有宏篇。』用这首诗来描述和形容殿龙同志的书法情愫和艺术修养,是不是较为真实贴切?惟愿他在今后探索书法艺术之路上,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为八桂书风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发挥余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为序。
罗殿龙先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广西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大学校友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西部画院顾问,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法治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原书画院艺术顾问、特聘教授,广西书法院名誉院长,广西政协书画院特聘艺术家。
其作品赠送出席亚太地区国家法官“加强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繁荣”研讨会的阿富汗、老挝、塞舌尔等多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1998年,作品获全国城市工作领导干部书画邀请展三等奖。2008年,作品参加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2010年,作品获第一届广西政法系统书画摄影作品展书法类作品一等奖。2011年,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2012年,作品在南宁、成都、重庆、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巡展。
2013年,作品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2015年,应邀为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录制题词片头。同年,与谢云、刘艺等书法名宿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堂共同举办“群贤毕至”书法展。2021年4月、5月分别在南宁和北京举办“敬畏经典”罗殿龙书法作品展,获得广泛好评。
部分作品欣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
138cm × 68cm
《毛泽东词》
180cm × 97cm
《宋周敦颐爱莲说》
178cm × 172cm
《苏轼词》
180cm × 97cm
《桃花源记》
58cm × 65cm
《王维诗》
250cm × 125cm
《艺海》
178cm × 96cm
《虞世南诗一首 咏蝉》
138cm × 68cm
《竹枝词二首·其一》
65cm × 65cm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
138cm × 69cm
临《礼器碑》
164cm×528cm
临《孙过庭书谱》(局部)
68cm × 68cm
临《西周散氏盘铭文》(局部)
95cm × 76cm
临东汉·钟繇《宣示表》
48cm × 76cm
临东晋·王羲之《孝女曹娥碑》
100cm × 60cm
临东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46cm × 90cm
临南北朝《元怀墓志铭》
136cm × 92cm
临唐·褚遂良《倪宽赞》
103cm × 43cm
临唐·钟绍京《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
110cm × 110cm
临王羲之《姨母帖》(局部)
48cm × 43cm
临文徵明《爱莲说》
44cm × 53cm
临《王珣伯远帖》
48cm × 196cm
临《乾隆跋王珣伯远帖》
24cm × 48cm
临鍾繇《宣示表帖》《安厝帖》
47cm × 74cm
临《赵之谦临张猛龙碑》
136cm × 68cm
临《曹全碑》(局部)
548cm × 130cm
临《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137cm × 476cm
临《元桢墓志铭》(局部)
200cm × 140cm
临米芾《蜀素帖》(局部)
50cm × 500cm
临蔡襄《暑热帖》
46cm × 110cm
临苏轼《黄州寒食帖》
46cm × 21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