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戏》为戏曲传承再添薪火 ——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节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image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节目制作支持的《一堂好戏》和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节目研讨会于元宵节前夕在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政协办公厅京昆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国家广电总局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国家专业戏曲学院、剧团,以及多家重量级新闻媒体的戏曲理论专家、电视研究专家、著名戏曲演员和新闻工作者齐聚一堂,对这两档节目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同时,对节目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议。

image

《一堂好戏》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专为喜欢戏曲艺术的青少年学生打造的一档校园戏曲类节目。经过三年的积淀和资源的凝聚,虎年春节期间,《一堂好戏》第二季和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共同闪亮荧屏惊艳绽放。这两档节目最大的亮点就是由孩子们唱主角儿、唱大戏。以其特色浓郁的内容、匠心独到的编排靓丽炫美的舞美光景以及创新的电视表达,博得广大电视观众和众多师生、家长们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image

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王春祥

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二级巡视员王春祥在研讨会上表示:《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具备审美和精神品质,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平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来推动和实现。

image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

著名京剧叶派小生演员李宏图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著名京剧叶派小生演员李宏图也在会上表示: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活力,这两档节目用另外一个视角让人们真正地走进了民族文化。

image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吴焕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吴焕表示:《全国校园戏曲春晚》,为喜爱戏曲艺术的学生搭建起走上荧屏、面向全国展示风采的一个崭新平台。这个平台,把“C位”让给热爱戏曲的青少年,开创了为在校学生量身打造戏曲晚会的先河。

融合:沉浸式戏曲文化,弘扬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戏曲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则以戏曲为载体,将弘扬美育和文化自信两大历史使命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了解和接受传统曲目经典的洗礼、浸润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及升华。

image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廖文科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廖文科表示:弘扬戏曲文化,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艺术教育、美育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才会更热爱国家。弘扬戏曲艺术绝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会几个唱段,或是学会一些戏曲的技艺,而是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实现传统戏曲元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image

京剧《苏武牧羊》

《一堂好戏》在节目中所呈现的内容,如《苏武牧羊》《红楼梦》《岳母刺字》《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少年李大钊》等,讲述的中国故事,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古老的文化,戏里戏外都在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着“明辨是非善恶、知晓人情事理”的传统美德,而这些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学生们通过欣赏经典戏曲曲目,领悟深刻道理;唱词,有助于提升文学修养;表演,有助于培养想象思维。正是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滋养之下,拉近了戏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们塑造良好品格性格,加深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热爱,这也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

image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在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这两档节目不仅有国剧京剧和历史悠久的昆曲,还有一些泥土气息强烈的家乡戏曲,像河北梆子、秦腔、锡剧等,它展示了戏曲最精髓的艺术,在孩子心灵中播撒了戏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种子,对民族基因传承具有非凡意义。

image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公益文化中心主任李国强则提出了更远的愿景:30多年来,我们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我们国家优秀的这种文化资源,怎么样转变为优质教育资源,去服务我们孩子的整体成长。这两档节目实打实地做到了,在我们这个青少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承:立足校园学阶,独特的编排方式,助推薪火相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在他们心中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青少年争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具有深远意义。

《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就是一个专门播洒种子的舞台,这个舞台不是在“选秀”,也不是在“造星”,而是坚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戏曲的学习体验和感情中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去了解戏曲、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在戏曲文化中的才华和风采。

image

越剧《陆游与唐琬》

参与《一堂好戏》节目录制的主体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在校大中小学的学生;戏曲剧种丰富,囊括了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越剧、广东粤剧、黄梅戏、锡剧、沪剧、川剧、秦腔等十余个剧种。在剧目的选取上更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既有传统经典名剧,也有新编历史剧,现代经典剧目,还有原创戏曲课本剧。

image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梨园周刊》栏目策划刘连伦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梨园周刊》栏目策划刘连伦从事少儿戏曲工作整整30年了,他感慨地表示:《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做到了我一直非常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将这些戏曲做了一个细致、系统化的梳理和呈现,在传统上创作出新东西,很了不得。

image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在研讨会上表示: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注重的是集体性的表演,而不是一两个学生的“独角戏”,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带动和感染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戏曲中来。

image

梅派名家张晶与学生表演京剧《凤还巢》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更是采用了“立足学阶”这一独特的编排方式,从中小学生到中等职业戏曲院校再到高校学子的依次展示,最后两章分别是入选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学员代表和来自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川剧、豫剧和锡剧等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当代名家们带领学生们表演经典名段,全面展示展示校园戏曲的累累硕果。

image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郭娅楠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戏曲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郭娅楠在研讨会上对整台节目的设计编排称赞道:五大篇章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设计,从普通中小学戏曲社团开篇、到戏曲附中中专学校、高校社团、青年专业演员、最后是名家携手学生同台的传帮带,这样一层一层的进阶式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有一种榜样和偶像的力量。

戏曲的普及,除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戏曲文化的一些知识,能够亲身实践传统的戏曲唱段,更多是让学生以戏曲文化为载体感受美。在学习这门艺术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在展示习艺成果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身心灵的愉悦。

无论是《一堂好戏》还是《全国校园戏曲春晚》所搭建的这个平台,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增进青少年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这些学生将来未必会从事戏曲工作,但肯定会成为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积极传播者、推广者,未来也必将会影响带动一大批爱好者、参与者,共同赓续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薪火相传,代代绵延!

image

教育传媒研究总编辑张志君

教育传媒研究总编辑张志君表示:可以说这两档节目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创新,起到了沟通古今、沟通未来的作用,让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既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文化的传播者,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精华不断传承下去。

创新:思维+方法+传播推陈出新,古老文化焕发的新活力

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在多元文化盛行的时下,中国传统戏曲正在流失传承的土壤,日渐式微的态势已有显现。如何能够通过创新手段,打开这扇有着厚重文化气息的大门,重新迎来新的生机和曙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所值得思考和为之付出不断努力的新课题。

《一堂好戏》不仅连续两年荣获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项目的重点扶持,还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1年第一季度创新创优节目。究其原因,是节目没有固守传统,而是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创新。荧屏上从来不缺少戏曲类的节目,但始终是小众节目,《一堂好戏》和《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则另辟蹊径、别出心裁,首创“电视戏曲+校园+文化”的全新模式,大胆启用非戏曲专业的学生在戏曲类电视节目中担纲主角儿,演绎展示戏曲艺术的别样风采。

image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张尧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张尧在研讨会上表示:这两档节目做到了把‘戏曲+教育+传播’的一个完美有机结合,是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杰作。

《一堂好戏》不断迭代升级,每年的节目都会有新意、有变化、有提升。节目内容从最初的学习模仿经典名段,大胆调整为以原创戏曲课本剧为主,把校园文化与戏曲文化做到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仅是节目的看点和聚焦,更是通过这种视角映射戏曲进园后把发挥出的独特作用和培根铸魂的本质意义。

image

京剧《英雄王杰》

这些由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原创课本剧,虽在艺术上或许稍显稚嫩,但节目题材广泛且极富教育意义,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和成长远远胜过单纯的说教。有致敬革命先驱、礼赞英雄先烈的《少年李大钊》《英雄王杰》《飞夺泸定桥》;有反映教师精神的《霜天红烛》;有科学幻想题材的《接嫦娥》《嫦娥奔月》;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少年马连良》《青核桃》《红楼梦》《谢道韫》。在剧种上,京剧、评剧、豫剧和黄梅戏个个出彩。

image

国家京剧院

著名京剧程派演员李海燕

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程派演员李海燕在节目研讨会上表示十分赞同这样的形式:孩子们能够自编自导,用京剧、昆曲、梆子和评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将现代的题材表现出来,恰恰说明了孩子们的心里已经扎下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向往。

image

原战友京剧团副军级编剧、导演

杨派老生李崇林

原战友京剧团副军级编剧、导演、杨派老生李崇林也赞同地表示:孩子们自创剧目给我们戏曲艺术插上第四大翅膀。这些中国传统的理念要一定把孩子们打磨了,洗礼了。让他们不仅要做戏曲艺术的观光课,更要做戏曲艺术的主人翁。

《一堂好戏》的节目形式和传播内容都实现了创新。《一堂好戏》综合运用了新闻传播与电视艺术结合的方法,每期节目主题都要经过精心策划,以当前备受关注的新闻角度切入,加强互动性、增强现场感,形成了“外采拍摄+舞台演出”“经典剧目+创排新戏“”学生实践表演+专家点评讲解+名家示范传授”等一系列鲜明的栏目特色。在此基础上,《全国校园戏曲春晚》统筹规划,优中选优,打造了一出“好戏连台”。

节目还积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通过在互联网平台设立专题、开办栏目等手段,把节目快速送达给更广泛的受众,积极探索将“小众化节目”打造出喜闻乐见的大众化形式和内容。

image

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吴宇

正如中国戏曲学院青研班助理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吴宇说:如果说《一堂好戏》体现的是校园戏曲的创造实力,更多地展现在创新方面。那么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晚》则展现的是校园戏曲的传统根基,更多地展现的是守正创新。正是守正创新,让古老的戏曲文化,焕发了新的活力。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中国戏曲亟待青春的智慧、青春的张扬、青春的担当。

image

首届《全国校园戏曲春节晚会》和《一堂好戏》给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新时代风貌和艺术才华的电视艺术平台。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更宽广的舞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一展戏曲风采,传承戏曲之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更多的心灵。

责任编辑:廖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