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展览】“ 青春飞扬” 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五周年特展

image

指导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版画院)

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艺术中心

江苏大剧院艺术基金会

学术顾问

宋源文、广军

学术主持

代大权、卢治平

策展人

陈超

展览时间

2022年6月8 日-28日

9am-5pm(4:30pm 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雨花美术馆


关于展览

自2018年开始,一年一度的“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已连续举办五届,逐步形成了“青春飞扬”独特的评选模式,所产生的效果十分显著——众多优秀青年版画家和高品质的版画佳作脱颖而出,彰显了此展的学术性、艺术性和时代性,公正客观地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版画创作的时代风貌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高端的学术水平、显著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影响力。五年来,代大权、卢治平、陈超等43位版画界专家秉持中国版画人薪火相传的传统,积极投身到培育青年版画家的事业中,他们不以亲疏远近论新秀,不以自身风格为准绳,用心提携、帮助青年版画家的成长,水积成川,奔腾不息。“青春飞扬五周年”之际,江苏大剧院再次向5年来被提名艺术家发出邀请,将113位提名版画家最新创作的113件作品进行一次梳理、总结、展示。在展示成果的同时,也是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中国版画新生力量的一次检阅,共同见证青年版画家们的青春成长。


前言

PREFACE

如果青春是把刀

代大权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版画院)执行主任、执行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从201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好的展览并不终止于展览的结束,而是从结束起飞,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所谓余音绕梁,所谓齿颊留香,所谓过目难忘,想象让听觉、味觉和视觉长了翅膀。

如果青春是把刀,那它最好就是木刻刀,不油腻不矜持不躁狂,一刀一刀刻出青春真实的模样。青春的稚嫩、纯净和质朴,在角刀、圆刀、平刀、斜刀的刀触中一览无余。青春的刀法是无法之法,世外慧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刀法如是,想法如是。观者的品味没有雷同,画家的刀法不能共用,社会生活的共享越多,社会民众的个性越多,艺术创新的需求也就越多。学术主持卢治平先生在谈及“青春飞扬”的展览宗旨时,特别强调了“展览以‘青春飞扬’为题,就基本框定了展览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即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不要老气横秋,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鼓励创新探索,不要墨守成规”。青春如果是把刀,刀刀都应该有新气象。

如果青春是葵花,国家就是太阳,江苏大剧院就是葵花的花盘。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日日逐阳以求生长。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依托于大剧院这样的文化艺术机构来呈现和产出。“青春飞扬”展览活动的举办形象地诠释了这一逻辑关系——江苏省文投集团与江苏大剧院从五年前开始建设这一文化品牌的初心,一直到今天都不曾改变。历任领导都把中国当代版画当成自己的家业,辛勤付出努力奉献,在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了艺术与社会相依互动的成功范例,为中国当代版画的普及与发展的落地,提供了开阔坚实的平台。年青的版画家和作品如一枚枚饱满馨香的子粒,没有江苏省文投集团和江苏大剧院的“花盘”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育春是一架钢琴,策展人陈超就是一直在弹奏的琴师,那黑锁白键建在他的羊下忽而悠扬锌展,忽而轰然响。他耗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自己的创作和休闲,仅为了让青春这架琴能不断地发声,让版画这首曲不绝干耳。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陈超先生正是鲁迅所言之人-自己的创作中埋头苦干,组织活动拼命硬干。从2018年的首届“青春飞扬”和“桃花盛开”展览启始,他也为文化艺术与现实社会的接触和融合启始了一个崭新的模式,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江苏省文投集团与江苏大剧院把推动中国当代版画发展视为己任,把国家文化强国的落实当做自身的工作,所以才有展览的赓续,所以才有青春不断飞扬,也让桃花依旧盛开。

如果青春是一江春水,总得有明月将它照亮,感谢那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为青春的流淌辉映方向,投射流量,注入希望。连续五年参与推荐、评审“青春飞扬”的前辈和各位专家评委就是月亮。“落木干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不管春水湍慢还是舒缓,不管提岸峭拔还是涂漫,有了一把年纪的评委们"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青春的版画青春的人,一直是他们的用心所在,卷顾与提携后学也一直是中国现代版画的传统与传承。从李桦先生、古元先生,到宋源文先生、广军先生,到今天一路培育“青春飞扬”的诸位先生,所创建的“青春飞扬模式”无不形象地演经了中国版画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历史。“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天的评委即是今天的明月,他们早已是享誉全国的奢宿大家,他们的作品也早已是版画史中的篇幅章节。为了“青春飞扬”的展览而老夫常发少年狂,他们不以亲疏远近论新秀,不以自身风格为准绳,时时因不同意见而争执不下,常常又为发现佳作而同举手,想创作之艰辛,念青年之不易,抛却门户之见,不问师承出身。“春风催客醛,江月向人行”,是的,评委们以自己深厚的学识学养辉映着青春的飞扬,也将自身的人格品性投射到青春的事业上。

如果青春是一首乐章,那一定是人生中一去不返弥足珍贵的一章。年青的画家倘佯于其中,努力于其中,也享受于其中。日月荏苒,时空转换,青春是节奏,飞扬便是旋律,节奏越铿锏烨煜,旋律越浏若清风。青春是旋律,飞扬便是节奏,人生最美的旋律莫过用一件件自己的作品来节律、来奏切,这样的生动,这样的舒展,这样的青春不飞扬都难!


参展作品(113 件)

1王帅《“一带一路”大美中国之三十二》75×5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王帅《“一带一路”大美中国之三十二》

75×5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2王超《别多欢少奈何天》68×45cm水印木刻2014年

王超《别多欢少奈何天》

68×45cm 水印木刻 2014年

3安静波《可见性状态》85×120cm水印木刻2022年

安静波《可见性状态》

85×12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4吉日木图《新城之恋》70×110cm绝版油印套色木刻2021年

吉日木图《新城之恋》

70×110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2021年

5刘颖《微茫之见——五》  175×103cm套色木刻2019年

刘颖《微茫之见——五》  

175×103cm 套色木刻 2019年

6-2刘根《樱花依旧》117×115cm套色木刻2020年

刘根《樱花依旧》

117×115cm 套色木刻 2020年

7刘益春《西部壹佰劳动者》120×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刘益春《西部壹佰劳动者》

120×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8刘林格《入目皆是你》  74×107cm绝版油印套色木刻2022年

刘林格《入目皆是你》  

74×107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2022年

9朱健翔《基石》184×61cm黑白木刻2021年

朱健翔《基石》

184×61cm 黑白木刻 2021年

10陈光勇《影子系列·三本书》64.5×90cm丝网版2018年

陈光勇《影子系列·三本书》

64.5×90cm 丝网版 2018年

11陈志昕《生活圈-2》90×90cm综合版2015年

陈志昕《生活圈-2》

90×90cm 综合版 2015年

12李珣《阳光的下落》180×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李珣《阳光的下落》

180×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13吴建棠《征程》170×110cm黑白木刻2021年

吴建棠《征程》

170×110cm 黑白木刻 2021年

14张道宏《穹顶之下——开物大观》120×110cm油印套色木刻2022年

张道宏《穹顶之下——开物大观》

120×110cm 油印套色木刻 2022年

15张晓锋《守望之五》80×60cm水印木刻2018年

张晓锋《守望之五》

80×60cm 水印木刻 2018年

16金云《一亩方塘》48×80cm绝版油印套色木刻2021年

金云《一亩方塘》

48×80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2021年

17周蕴智《档案浙江——宁波四大工程》180×90cm铜版2021年

周蕴智《档案浙江——宁波四大工程》

180×90cm 铜版 2021年

18赵媞《归来兮君如故人》60×80cm黑白木刻2022年

赵媞《归来兮君如故人》

60×80cm 黑白木刻 2022年

19胡贤武《简单推测•2020》66×100cm铜版2020年

胡贤武《简单推测•2020》

66×100cm 铜版 2020年

20夏玉清《最后一个火枪部落之寨老》80×58cm铜版2022年

夏玉清《最后一个火枪部落之寨老》

80×58cm 铜版 2022年

21梁业健《退潮》60×90cm水印木刻2018年

梁业健《退潮》

60×90cm 水印木刻 2018年

22梁练方《朋友圈之三》171×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梁练方《朋友圈之三》

171×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23喻涛《见证 • 北大荒第一犁》105×180cm黑白木刻2020年

喻涛《见证 • 北大荒第一犁》

105×180cm 黑白木刻 2020年

24庾武锋《夏缦之二》60×45cm水印木刻2021年

庾武锋《夏缦之二》

60×45cm 水印木刻 2021年

25游宇《异位Ⅰ》96×122cm水印木刻2013年

游宇《异位Ⅰ》

96×122cm 水印木刻 2013年

26彭伟《二零二零》90×60cm黑白木刻2020年

彭伟《二零二零》

90×60cm 黑白木刻 2020年

27蔡醒善《穹野•工业在场》150×108cm黑白木刻2019年

蔡醒善《穹野•工业在场》

150×108cm 黑白木刻 2019年

28蔡家祥《风轻拾遗梦Ⅰ》180×96cm木口木刻2019年

蔡家祥《风轻拾遗梦Ⅰ》

180×96cm 木口木刻 2019年

29谭浩楠《无相》174×114cm黑白木刻2021年

谭浩楠《无相》

174×114cm 黑白木刻 2021年

30廖扬 局部 《快递小哥》130×86cm丝网版2021

廖扬 局部 《快递小哥》

130×86cm 丝网版 2021年

1王克景《隐藏的剧场——对峙》 64×97cm铜版2019年

王克景《隐藏的剧场——对峙》 

64×97cm 铜版2019年

2厉晓东《书BOOKS》26.6×40cm综合版2021年

厉晓东《书BOOKS》

26.6×40cm 综合版 2021年

3龙珩《河流》 60.5×92cm水印木刻2022年

龙珩《河流》 

60.5×92cm 水印木刻 2022年

4付河江《文明影像 十字街头》77×112cm铜版2021

付河江《文明影像 十字街头》

77×112cm 铜版 2021年

5付继红《别样的存在》130×65cm套色木刻2019年

付继红《别样的存在》

130×65cm 套色木刻 2019年

6朱华《遥远的梦》68×48cm绝版油印套色木刻2021年

朱华《遥远的梦》

68×48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2021年

7朱剑坤、刘孝威《花开·四月》87×76cm黑白木刻2021

朱剑坤、刘孝威《花开·四月》

87×76cm 黑白木刻 2021年

8朱海燕《相生之四》100×50cm水印木刻2022年

朱海燕《相生之四》

100×50cm 水印木刻 2022年

9朱燕《幸•韵》72×88cm水印木刻2021年

朱燕《幸•韵》

72×88cm 水印木刻 2021年

10刘京《大师14-2》90×120cm油印木刻2019年

刘京《大师14-2》

90×120cm 油印木刻 2019年

11刘艳飞《不期而遇》90×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刘艳飞《不期而遇》

90×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12汤晓云《乡音之二》60×60cm绝版套色木刻2022年

汤晓云《乡音之二》

60×60cm 绝版套色木刻 2022年

13李小光《池塘上的雪》60×90cm黑白木刻2022年

李小光《池塘上的雪》

60×90cm 黑白木刻 2022年

14肖付平《尘像·青年》110×56cm黑白木刻2018年

肖付平《尘像·青年》

110×56cm 黑白木刻 2018年

15吴健《云·罗布泊·1964》183×85cm黑白木刻2022年

吴健《云·罗布泊·1964》

183×85cm 黑白木刻 2022年

16汪滢滢《木兰从军》166×107cm黑白木刻2019年 (2)

汪滢滢《木兰从军》

166×107cm 黑白木刻 2019年

17张昊《美好的明天》60×100cm铜版2021年

张昊《美好的明天》

60×100cm 铜版 2021年

18张辉《无状态》 50×68cm平版2021年

张辉《无状态》 

50×68cm 平版 2021年

19陈羽骞《变迁》80×120cm油印套色木刻2020年

陈羽骞《变迁》

80×120cm 油印套色木刻 2020年

20陈瑜婷《人民公园之山川守望者》178×120cm黑白木刻2021年

陈瑜婷《人民公园之山川守望者》

178×120cm 黑白木刻 2021年

21金晓华《秘境·回音 四》84.2×50.2cm绝版套色木刻2021年

金晓华《秘境·回音 四》

84.2×50.2cm 绝版套色木刻 2021年

22赵春俞 《卧虎藏龙》 100×76cm丝网版 2021年

赵春俞 《卧虎藏龙》 

100×76cm 丝网版 2021年

23夏强《万象之三》40×40cm铜版2018年

夏强《万象之三》

40×40cm 铜版 2018年

24唐满文《新护生画集》 28cm×39cm×4 铜版2019年

唐满文《新护生画集》 

28cm×39cm×4 铜版 2019年

25黄洋《武陵秘境》60×70cm黑白木刻2019年

黄洋《武陵秘境》

60×7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26曹芳《走过高高的山岗》80×120cm黑白木刻2018年

曹芳《走过高高的山岗》

80×120cm 黑白木刻 2018年

27章愳《梦兽》80×121cm综合版2017年

章愳《梦兽》

80×121cm 综合版 2017年

28梁锐《中国山水之二》65×50cm石版2021年

梁锐《中国山水之二》

65×50cm 石版 2021年

29舒莎《华兹华斯》142×100cm凸版画2021年

舒莎《华兹华斯》

142×100cm 凸版画 2021年

1王永生《锦绣中华之大唐初肇》155×96cm凸版2021年

王永生《锦绣中华之大唐初肇》

155×96cm 凸版 2021年

2王瑞卿《百鸟朝凤No.2乘风破浪》105×71cm油印套色木刻2021年

王瑞卿《百鸟朝凤No.2乘风破浪》

105×71cm 油印套色木刻 2021年

3代君《恋》66×90cm绝版套色木刻2020年

代君《恋》

66×90cm 绝版套色木刻 2020年

4左维《寂空山4》56×76cm凸版2020年

左维《寂空山4》

56×76cm 凸版 2020年

5左景武《瀚星之夜》91×62cm综合版2021年

左景武《瀚星之夜》

91×62cm 综合版 2021年

6刘胜文《浴火·门神之二》90×120cm综合版2019年

刘胜文《浴火·门神之二》

90×120cm 综合版 2019年

7刘振宇《塔兰泰拉狂想曲》140×83cm黑白木刻2019年

刘振宇《塔兰泰拉狂想曲》

140×83cm 黑白木刻 2019年

8刘逸飞《寻蝉拾雨No.1》60×50cm铜版美柔汀 2019

刘逸飞《寻蝉拾雨No.1》

60×50cm 铜版美柔汀 2019年

9刘福《失乐园系列之三》60×80cm 铜版 2015年

刘福《失乐园系列之三》

60×80cm 铜版 2015年

10安慧《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60×100cm纸本铜版套色2019年

安慧《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60×100cm 纸本铜版套色 2019年

11何三青《非山非水之十》65×106cm水印木刻2019

何三青《非山非水之十》

65×106cm 水印木刻 2019年

12何佳荣《津门境象之三盘暮雨》  90×68cm丝网版2018年

何佳荣《津门境象之三盘暮雨》  

90×68cm 丝网版 2018年

13张晓东《似曾相识·清凉》 107×76cm综合版2019年

张晓东《似曾相识·清凉》 

107×76cm 综合版 2019年

14李小彬《20210918》180×90cm水印木刻2021年

李小彬《20210918》

180×90cm 水印木刻 2021年

15李军《青华幽水4》62×46cm黑白木刻2019

李军《青华幽水4》

62×46cm 黑白木刻 2019年

16李吉《异地搬迁——遗逝的风景系列》123×91cm黑白木刻2022年

李吉《异地搬迁——遗逝的风景系列》

123×91cm 黑白木刻 2022年

17李灿《水富港-万里长江第一港》83×140cm综合版2021年

李灿《水富港-万里长江第一港》

83×140cm 综合版 2021年

18李芳 《夏有凉风3》 30×60cm综合版2020年

李芳 《夏有凉风3》 

30×60cm 综合版 2020年

19连卓奇《醉花阴·暮光》60×90cm水印木刻2021年

连卓奇《醉花阴·暮光》

60×90cm 水印木刻 2021年

20周骏雅《花入金盆叶作尘》60×60cm水印木刻2018年

周骏雅《花入金盆叶作尘》

60×60cm 水印木刻 2018年

21图布其其格《生生不息》50×40cm铜版画2021

图布其其格《生生不息》

50×40cm 铜版画 2021年

22林婉媚《居其家,隐于市系列之七》80×110cm综合版2020年

林婉媚《居其家,隐于市系列之七》

80×110cm 综合版 2020年

23侯炜国《Looking for Aura No.1》 75×115cm水印木刻2020年

侯炜国《Looking for Aura No.1》 

75×115cm 水印木刻 2020年

24徐中宏《手套·您好》90×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徐中宏《手套·您好》

90×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25徐增英《早安!魔都!》92×123cm套色木刻2018年

徐增英《早安!魔都!》

92×123cm 套色木刻 2018年

26焦磊《模样·仙岛蓬莱》49×66cm石版套色2017年

焦磊《模样·仙岛蓬莱》

49×66cm 石版套色 2017年

27蔡远河《英雄·求索》 180×95cm套色木刻 2021年

蔡远河《英雄·求索》 

180×95cm 套色木刻 2021年

1于子亮《都市述说-18》80×110cm套色木刻2022年

于子亮《都市述说-18》

80×110cm 套色木刻 2022年

2王永波《漫忆库伦小镇》115×65cm绝版油印套色木刻2021

王永波《漫忆库伦小镇》

115×65cm 绝版油印套色木刻 2021年

3王禹《那时花开》81×60cm铜版2016年

王禹《那时花开》

81×60cm 铜版 2016年

4王海迪《北冥——落木》组1   90×90cm水印木刻,2020

王海迪《北冥——落木》组1   

90×90cm 水印木刻 2020年

5王继鹏《墙是一把刀,将一个梦切成两份忧郁》 55×150cm铜版,  2018年

王继鹏《墙是一把刀,将一个梦切成两份忧郁》 

55×150cm 铜版 2018年

 6王彩珍《Meniere Map1》56×78cm丝网版2020年

王彩珍《Meniere Map1》

56×78cm 丝网版 2020年

7任慧慧《西歌行·乐园》73×45cm木版2019年

任慧慧《西歌行·乐园》

73×45cm 木版 2019年

8刘海辰《矢志与成辉》150×100cm铜版2019年.

刘海辰《矢志与成辉》

150×100cm 铜版 2019年

9朱珂橙《对话》70×70cm综合版2020

朱珂橙《对话》

70×70cm 综合版 2020年

10冷光冕《孔雀屏》60×80cm绝版套色木刻2018年

冷光冕《孔雀屏》

60×80cm 绝版套色木刻 2018年

11宋洪宇《一带一路 ·意大利 》150×93cm黑白木刻2021年

宋洪宇《一带一路 ·意大利 》

150×93cm 黑白木刻 2021年

12张治华《同舟-收获的码头》92×105.5cm黑白木刻2021年

张治华《同舟-收获的码头》

92×105.5cm 黑白木刻 2021年

13张凌瑞《共生之契合》80×70cm套色木刻2018年

张凌瑞《共生之契合》

80×70cm 套色木刻 2018年

14张宸熙《城.夜》48×65cm石版2018年

张宸熙《城.夜》

48×65cm 石版 2018年

15李长兴《有意味的相遇》92×62.5cm石版套色2017

李长兴《有意味的相遇》

92×62.5cm 石版套色 2017年

16李姝嫔《虚假的羁绊》72×36cm石版2019年

李姝嫔《虚假的羁绊》

72×36cm 石版 2019年

17陈词永《疾风·起》 90×120cm黑白木刻2019年

陈词永《疾风·起》 

90×120cm 黑白木刻 2019年

18郑峰《夜潜行》60×42cm石版2011年

郑峰《夜潜行》

60×42cm 石版 2011年

19姚元鲁《蝶梦“白黑”》75×60cm 水印木刻2020

姚元鲁《蝶梦“白黑”》

75×60cm 水印木刻 2020年

20赵子亮《5号线的日常—向上》78×75cm丝网版2019年

赵子亮《5号线的日常—向上》

78×75cm 丝网版 2019年

21赵书弘《大象系列-感恩图》62×83cm石版2015

赵书弘《大象系列-感恩图》

62×83cm 石版 2015年

22徐娜《青山绿水》50×40cm×4木口木刻2020年

徐娜《青山绿水》

50×40cm×4 木口木刻 2020年

23秦琪《二分之一桌子》60×50cm铜版2018年

秦琪《二分之一桌子》

60×50cm 铜版 2018年

24顾秀华《复归自然》100×150cm木口木刻2018年

顾秀华《复归自然》

100×150cm 木口木刻 2018年

25黄剑波 《看不见的触碰之五》90×120cm绝版水印木刻2019年

黄剑波 《看不见的触碰之五》

90×120cm 绝版水印木刻 2019年

26潘柳华《年年岁岁景相似之三》72×90cm水印木刻2018年

潘柳华《年年岁岁景相似之三》

72×90cm 水印木刻 2018年

27颜克疾《时间的形态》 61×91cm黑白木刻2022年

颜克疾《时间的形态》 

61×91cm 黑白木刻 2022年


更多作品

欢迎走进江苏大剧院

    image


责任编辑:廖孜